你认为是什么让监理行业落到现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呢?投一票吧!
投票并认真说明你的理由者可获积分奖励
我认为影响监理行业形象的是目前的政策及规范不够完善,导致管理混乱。
| |
监理的收入基本上是只有甲乙方的一半。再加上各种规范法规还很不健全,以及其他的各种因素影响下,就造成了目前监理的这种现状。
| |
行业管理混乱是最大的原因,加上年轻的监理大部分都是大学生,没有经验技术!并且工资很低!很少人会对此用心!
| |
应该是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,但行业环境和管理混乱应该是主因。
| |
环境不好,然后恶性循环,每况愈下,希望能够出台相关政策,尽快改善。
| |
监理被誉为退休了才做的职业,工资低,技术含量低,地位低。
| |
工资低,为了养家糊口,有技术的人很少做监理,现场监理人员技术差,地位低,有几个国监能在现场负责的?挂证多啊!如果都是高素质的人才,工资得高啊,总监、专监都就具备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,在现场负责,如果国家政策法规能严格执行那又不一样了,过程是漫长的。 监理依照法律法规、工程建设标准、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,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、进度、造价进行控制,对合同、信息进行管理,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,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,按规定都做了,出了事根本就不用承担什么责任,承担的监理责任赔偿: 监理人赔偿金额按下列方法确定: 赔偿金=直接经济损失×正常工作酬金÷工程概算投资额(或建筑安装工程费)。 | |
我遇到的监理里面,大部分还是有责任心的,不过有些时候很无奈,特别遇到那种甲方和施工是一家人的项目。
| |
体制的问题,才是监理劲敌尴尬的主要原因 1、推行监理制度中国用了10年不到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年的历程,为什么?与国际接轨,热度在政府层面,市场反应淡薄,中国的监理作用在于甲方的监工、政府的业余城管,所以尴尬; 2、制度要求甲方不得不聘监理,甲方不信任监理不给财权没底气,没有财务支配权施工单位不重视,所以定位尴尬; 3、非事业单位,靠市场吃饭不得不屈从甲方,无法独立,身兼重任但较低微话语权,所以无法谈公正和威信; 4、收入低微无法聘到高素质人才,来监理公司的多是老、少、妇、幼,所以无法积攒和蓄势待发的发展强盛力量,素质良莠不齐,基层监理员素质不高,吃拿卡要者不少,所以不受人尊重; 监理制度在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点是肯定的,但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象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类似境地,中国国情下监理制度该如何发展?期待它有重大转折。 | |
在楼主的所有选项中,没有最切合实际的答案。让大家投票的确不好投。因为你设定的这几个备选中的确有这样的问题,但是,造成这些因素的根本原因在哪里?就是目前市场尚不规范,有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,不仅仅是十一楼谈到的“有技术的人很少做监理,现场监理人员技术差,地位低,有几个国监能在现场负责的?挂证多啊!”更多的是有些私人挂靠监理单位在现场做,他们只注意找关系接工程,拼凑“草台班子”,拼命压价,更重要的是建设单位也在拼命压价,同时,有的企业为了能够承接工程,跟着压价,致使监理费用不足以支付高技术人员的工资,只能是找些人在工地看着,不能反映监理是高智能的技术服务。虽然有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有严格的规定,不允许压价,很多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签订阴阳合同,形成恶性循环,造成当前的局面。 这些需要几代人去努力,真正让建设单位理解和支持,同时,所有的监理企业能够严格自律,杜绝挂靠,依靠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去规范市场,才能真正把这个行业做好。 | |
制度设计有问题,有法不依。 | |
有技术的人很少做监理的,都去做项目经理或者技术负责人了,导致很多监理能力不够。
| |
恶性竞争,实力低,但是又要生存,没办法啊。
| |
是市场的问题,又是体制的问题,感觉有点脱离实际。
| |
管理混乱,无责任心,只想自己捞的好处。
| |
监理虽然说工资较低,但外快那是不会少的哦? 当然也得看个人能力了 | |
监理其实没什么外快吧,也就最多偶尔拿个红包,吃个饭,还不一定有呢。
| |
这是市场决定的,强扭的瓜不甜。低待遇自然招不到高素质的人员,恶性循环。。。
| |